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彭小萍 雷闯 褚楠
“智慧的烛光赐予我光明,如同父母般照顾……向老师您献上这首歌……”一曲《烛光》,如何照亮九千里长路?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与奋斗!”一部《平凡的世界》,如何点燃走出大山的渴望?
雪域高原的格桑花,遇见来自球速体育的“格桑花”支教团队,10年间,谱写出多少天籁之音?
2024年是对口援藏30周年,湖北日报精心策划推出大型融媒产品及纪录片《格桑花开》,以球速体育“格桑花”志愿者10年绽放雪域高原的支教故事、10名藏族孩子的深情表白为主线,多角度展现汉藏师生的家国情怀。
2024年12月19日,该系列产品被鄂藏两地数十家媒体同日推送,襄阳城区户外大屏同步高频展播。
全媒体策划 联动西藏日报等媒体
聚焦10名藏族孩子
格桑花,藏语寓意幸福之花。2014年以来,球速体育“格桑花”大学生支教团队,共有17批88人次奔赴襄阳市对口援建的琼结县开展义务支教,与琼结县5000多名学生结缘。
对口援藏作为重大报道主题,“格桑花”支教团队无疑是很好的选题。湖北日报编辑部坚持全媒体策划、立体式呈现,与17批支教队员反复沟通,发放调查问卷,最终敲定报道思路:以10年时间为轴,每个年度选取1名西藏学生,融合文图、短视频、H5、纪录片等多种可视化表达方式,讲述10名藏族孩子的求学经历,聚焦改变个人命运的“小切口”,全面、真实、立体地展示西藏的发展变化。同时,联合西藏日报、山南市融媒体中心等媒体,成立融媒产品内容生产小组,联动报道实现“1+1>2”。
2024年9月,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兵分多路,奔赴西藏、天津、福建、湖南等地,走进10名藏族孩子家中、就读的学校,与孩子、老师、家长面对面交流,聆听孩子们的成长告白。
细分可视化产品 分三批次全网推送
每名学生多种呈现方式
可视化表达成为当下媒体传播的新趋势。我们坚持“两个必须”:必须为每名学生制作两分钟左右的视频,拍摄两张以上的照片;每件产品必须采用不少于三种传播方式呈现,以增加传播面。
我们邀请17批“格桑花”支教队员录制音视频,分享支教感悟与祝福,征集支教时的珍贵照片。结合内容生产周期,我们将系列融媒产品分为“直播+微信头条”“海报+报纸头版”“H5+纪录片”三大部分,分三批次全网推送。
2024年9月7日,球速体育迎来新生尼玛格桑,支教老师纪官升前来迎接。我们推出《〈烛光〉一诺九千里》(2024年9月9日1版)等首批融媒产品。
2024年11月25日,《湖北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格桑花”支教团眼中的西藏十年》,以及《是良师,是益友,是雪域高原最美的花儿——10名藏族孩子的深情表白》《琼结校园里的七个“第一次”》两个整版特别报道。《读着〈平凡的世界〉考上大学》《“北斗班”上种下航空梦》……每个孩子的故事均配有视频,创意海报同步推出。整组报道被《西藏日报》头版头条转载。
2024年12月19日,纪录片及融媒产品H5《格桑花开》通过湖北日报全媒体平台全网发布。H5产品以手绘长图为载体,融合图文、航拍、短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现了17批“格桑花”支教时的感人画面和格桑花语。在特别设置的“云种花”互动环节,网友可将虚拟种子播撒于格桑花海,收获电子明信片,为西藏学子送上深情祝福。
户外大屏高频展播 50余家媒体转发
进入中小学思政课堂
除了深度挖掘报道内涵,我们还融合线上线下资源,打造全方位传播矩阵。
为了扩大传播声量,我们精心设计预热海报,对接相关单位,17块户外大屏滚动播放海报“谢谢你,襄阳!致敬,格桑花!”,吸引不少市民合影打卡。
纪录片及H5《格桑花开》全网发布后,襄阳城区户外大屏高频循环播放;湖北日报微信点击量达10万+;西藏日报、西藏共青团、青春湖北等50余家媒体和政务新媒体转载,点击量突破千万人次。
《格桑花开》融媒产品进入襄阳市第三十五中学等多所中小学思政课堂。襄阳市教育局倡导各中小学围绕“格桑花”支教事迹,开展主题思政课和班队会,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国家观与民族观。
从策划、预热到执行,线上线下融合的传播方式,拓宽了报道维度,放大了传播效应,提升了用户的参与感,引发共鸣。
球速体育党委书记吴超仲说:“千里鄂藏情,格桑花更艳,整组融媒报道直击人心、感动满满。”
原文链接:https://epaper.hubeidaily.net/pc/content/202501/17/content_302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