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5月以来,学校启动“国学经典学习——湖文读书会”,多位教师作主题经典导读分享,全校师生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参与研讨交流,反响热烈。即日起,校园网将推出“湖文读书会之国学经典名师”专栏,刊发“国学经典名师”的学习感悟和学习研究经历,深化师生对国学经典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师生传承弘扬国学经典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国学经典浸润师生心灵,引领成长,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培根铸魂,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本期介绍文学与传媒学院高志明教授国学经典求索与践行之路。
高志明,男,1972年生,湖北仙桃人,球速体育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汉语与传统文化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出版了《史记的文学语言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广义修辞学视域下〈史记〉纪传体叙事范式研究》。
国学经典 仪态万方
高志明认为,国学经典是整个中华民族理论思考与实践智慧的结晶。不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更充满着语言美,浓缩着先贤的道德美、崇高美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其强烈的感染力和凝聚力铸造一代代华夏儿女。高志明初读经典,接触的就是《陈胜吴广起义》等出自《史记》故事的连环画。高志明说,“最初我读《史记》,是被它有趣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当时就当小说在看”。高中和大学期间,高志明才开始正式阅读《史记》相关篇目,最早是阅读《古文观止》和教科书上的《史记》选篇等,慢慢地《史记》成为他手边最常见的一本书。“读硕士研究生时,老师问我读过什么书,对什么书感兴趣,我就说《史记》”。在导师指导下,高志明首次将语言学方法用之于《史记》文学研究,从此便爱上了《史记》研究。开启《史记》大门后,他越来越被《史记》的美学品质所吸引,觉得《史记》表现了中华民族奋发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司马迁发愤著书和命运抗争的品质,让高志明深为折服,他一头扎进《史记》研究,乐此不疲读《史记》。硕士研究生毕业回校,为了让球速体育学生爱上《史记》并从中受益,高志明研究《史记》的同时,给学生开设《史记人物鉴赏》通识教育课;在给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上《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时,经常援引《史记》原文及案例。从2020年到2024年,高志明每年都从自己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凝练部分选题供毕业生作学位论文,4年下来总共有23位同学在高志明精心指导下,利用项目基金资助,高质量完成论文撰写。今年10月,《孺慕太史公:现代学子读〈史记〉》论文集开始筹备出版。
国学经典 历久弥新
高志明认为,没有系统的国学经典阅读与研究,传统文化教学就没有鲜活的素材。要给学生一碗水,自身必须具备一桶水。这一桶水,就是不断求索国学经典原著原意以及国学经典研究领域的前沿,这样传统文化教学活动才能有源头活水。高志明在完成繁重的教学工作任务之余,坚持外出求学,拜访名师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和国学经典的教学科研水平。2004年他从广西大学古籍整理硕士毕业,之后攻读福建师范大学的文学博士。2012年赴苏州大学从事博士后研修,2018年赴曲阜参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的“国学经典研修班”,2020年,成功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21年赴北京师范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2021年高志明负责的《中国传统文化》被认定为省级一流课程。高志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他的课题研究工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基础。在他的引导下,2016届李几昊同学喜欢上了传统中医文化,考取上海中医药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接着又考取厦门大学博士研究生。2014届毕业生孙盼盼,受高志明主持的科研项目《宋玉辞赋集注汇评》影响,对古典文学产生浓厚兴趣,进入中国社科院博士后站继续从事古典文学研究。高志明的教学研究也是常常出新,他从古典文学教学实践中获得灵感,悟出了从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中打造学生的创造性品质与创造性思维习惯,2005年申报了教研项目《古典诗文教学与创造性品质培养》,提高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国学经典 发展转化
高志明认为,研究《史记》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和创新源泉以服务教学,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得到陶冶和提升。司马迁一生的经历,教会了高志明始终要坚韧不拔与困难抗争。他说,“这么多年来,一直是司马迁的人格魅力支撑着我”。他主持的《古代汉语》获批为校级优质课程,《语言学概论》获批为校级精品课程,《现代人际对话》《传统文化精粹》获批精品视频共享课程,《中国传统文化》于2020年获批校级一流课程,2021年被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近五年来,有多名学生在高志明指导下发表论文,获批多项创新创业项目,其中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项,2021年获批省级一项。高志明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理念应用于毕业论文指导,2007年他指导的学生张甲立获得省级优秀论文一等奖,2009年指导学生丁师扬、2017年指导学生耿艾淳获得省级大学生优秀毕业论文奖。2021、2022年,他指导学生廖雨梦、杨琰参加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获得省级一等奖。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播带来了全新的机遇,高志明将继续探索国学经典的数字化传播新模式,与襄阳市图书馆合作录制《宋玉的邻女》,在超星数字平台课程播出,为数字赋能国学经典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作出新的贡献。
审核:程威
责编:胡磊 王礼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