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加强党内法规经常化学习,持续加大法规执行落实力度,大力推动学校党的建设向纵深发展,学校建立党建工作研讨会制度,确定每次研讨会主题,各二级党组织围绕主题,就工作推进中的某一方面,结合本单位实际,按照“一院一特色”的思路总结凝练可借鉴、可复制、可操作的典型经验进行交流。2022年上半年,学校共召开三次党建工作研讨会。第二次研讨会上,4个二级党组织围绕“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党员队伍建设质量”主题进行了交流发言。现将发言内容摘登如下,供大家学习借鉴。
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 发挥在学风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数学与统计学院党委
一、发展好党员,夯实组织基础
始终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质量关”。在新生中扎实开展知党爱党教育,严格“推优”程序,每年举办2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2期发展对象培训班,1期预备党员培训班,教育学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坚持标准,严格程序,注重吸纳政治立场坚定、学习成绩好、综合素质强、群众基础广泛的又红又专的优秀学生入党,把牢政治方向。
二、管理好党员,筑牢战斗堡垒
一是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实现学生党员学习情况信息化、精准化管理,每名党员定期向党支部述学,学习情况与评先评优挂钩。二是落实好两项制度。落实学生党支部和党员承诺制,落实学生党支部和党员考核评议制度,提升学生党员带头作用发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党支部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三是开展好“五个服务岗”活动。即学生党支部服务社会志愿岗、学生党员担任新生助理班主任岗、学生党员帮扶1-2名困难学生岗、学生党员联系2个学生寝室岗(其中一个为新生寝室)、学生党员学风督导岗。四是争当五个“带头”。即带头刻苦读书、带头创新创业、带头服务奉献、带头遵规守纪、带头弘扬新风。
三、引领好党员,促进学风建设
引领学生党员在思想引导、读书学习、锻炼运动、公益服务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起到“发展一名党员,带动身边一片”的效果。学生党员英语四六级通过率84.7%,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73.9%;每年学科竞赛中学生党员的参赛率均达80%以上;每年假期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党员参与率达100%;学生党员“步道乐跑”达标率100%;历年研究生报考和录取人数中,学生党员均占半数以上。
弘扬“四正”文化 努力建设“四合格”党员队伍
基础医学院党委
一、搭建思政“大舞台”,精耕细种“责任田”
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建设论坛”,围绕理论学习、党规党纪宣讲、经验分享等专题,领导班子带头开讲35场次,推动教职工理论研讨常态化,弘扬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引导党员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增强过硬本领,做好本职工作。
二、创新党建“服务+”,结合专业开启党建“新窗口”
坚持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推进思想解放,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联合校团委向全校师生发起“球速体育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倡议书,号召全校师生积极践行“健康第一”理念。设立12个党员先锋岗,每个岗位均有2名党员专业教师参与,面向学校全体师生,围绕日常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常见疾病防治等方面开展系列医学知识科普宣教活动。
三、弘扬“四正”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度重视师生人文素质教育,提出“正心、正言、正行、正能量——四正文化”。实施“厚德博学——医学人文素质提升工程”,制作“医学人文文化墙”,引领学生争做“有温度、有情怀的医者”。开展CPR急救技能培训、关爱儿童血液病患者、周末义诊、周末导医等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亲身实践。组织“抗疫大讲堂”,邀请身边抗疫典型讲述先进事迹,激励学生秉承和发扬伟大抗疫精神,坚守医学职业精神。实施“医者荣耀榜样工程”,“湖文医者”公众号累计推送抗疫一线师生90多人次。
四、监督执纪纠四风,“固本防患”保发展
持续深化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突出抓早抓小,强化严在日常,让教职工红脸出汗成为常态。近2年来,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教职工达12人次。
校地协同开展红色教育 助力人才培养 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党委
一、重视红色教育,讲好红色故事,提升教育成效
以政治理论学习、“两学一做”、“三会一课”、党校培训、班团会等为载体,系统讲好践行宗旨典范焦裕禄的故事、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的故事、坚定信仰“半截皮带”的故事、全心为民“半条被子”的故事 、公私分明一个军需处长的故事、艰苦奋斗“只点一根灯芯”的故事、民族英雄杨靖宇的故事等,积极发挥红色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教育引导党员教师在人才培养和学院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二、开展红色实践,用好红色资源,夯实育人载体
大力推动红色文化进校园、进头脑,先后组织党员教师赴井冈山开展为期1周的红色教育,赴红安开展为期3天的红色教育,赴保康县尧治河开展奋斗精神教育,赴襄阳市革命历史博物馆开展红色档案教育,让广大党员教师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笃定“立德树人”目标。
三、赓续红色血脉,助力人才培养,引领学院发展
一是党员带动完善育人机制。在人才培养上,坚持“导师制、双班主任制、院领导联系年级制”,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等,强化师生交流,助力人才培养。
二是党员引领优化育人平台。创新性推进“平台+小组”行动计划,把党小组建立在教师、学生聚集的教学、科研、服务平台上,共建立班级、学科竞赛、校企合作、社团、科研团队等27个党小组,实现思政教育与业务发展合一。
三是党员示范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党员教师义务为学生补课,免费为考研学生开设高数、外语、专业课程辅导班,指导学生开展学科竞赛,帮助学生就业,2019年以来,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人数99%以上;高质量就业率达60%;考研率每年稳中有升,2022年达到15%。目前承担学院“3大重点任务”“6大科研平台”“1项重要工程”的全部是党员牵头的攻关团队。
强化教育管理发挥离退休党员的独特优势
离退休工作处党总支
一、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教育引导老党员旗帜鲜明讲政治,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正确理解中央决策部署,辩证看待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和支持学校改革发展。
二、强化党章党规党纪教育
加强宪法法律法规教育,引导党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醒他们约束自身行为,用健康文明的生活情趣和生活方式安度晚年。
三、以主题党日活动为抓手,强化经常性教育管理
以各校区支部为单位,通过上党课领学、个人自学、知识竞赛、送学上门、专题知识宣讲、红色基地教育培训等适合离退休党员自身特点的形式,引导党员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
四、抓好阵地建设,夯实党建基础,凸显精准服务
积极推进“四就近”(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服务管理模式。走访慰问重病、孤寡老党员,送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到家。改进党员活动室环境,增强活动室党性教育、文明宣传载体功能。整合社区资源,把樊城火炬社区红色驿站建成服务建华路校区离退休老党员的前沿阵地。
五、开展形式多样主题活动,丰富文化生活
组织老党员到襄阳革命烈士纪念馆开展“学党史崇先烈”党史学习教育。组织《翰墨飘香颂党恩,丹青溢彩表真情》优秀书画剪纸作品展、“光荣在党50年”老党员座谈会等。开展“知史爱党、知史兴国、知史荣校”主题教育。
六、发挥老党员优势,助力立德树人
组织在校大学生与亲身经历重大事件的老党员进行深入交流,挖掘、记录、整理老党员参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特别是参与抗疫斗争的奋斗历程,通过征文、微视频进行展示和传播。
七、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工作合力
将党史学习教育同“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相结合,聚焦服务质量,做实服务举措,组织开展“我为老同志办实事春风助老行动”。
八、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注重廉政宣传与警示教育,运用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经常性开展提醒谈话、批评帮助等。坚持党务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向离退休教职工通报情况。
(供稿:党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