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刻阐明学校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就如何办好新时代思政课作出部署、提出要求,为做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重要遵循。2022年3月18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的三周年,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表示,要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讲好思政课,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詹学德: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深感作为一名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有深厚的家国情怀,要心系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以自己教书育人的实际行动报效国家和人民;要有远大理想情怀,有远大理想的思政课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更远大理想的学生;要有淡泊宁静的情怀,思政课教师要守得住寂寞,端正得住心态,用润物细无声方式去引导学生的成长;要有包容仁爱的情怀,没有爱心是做不成老师的,更不能做好思政课老师,思政课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打”成一片,尊重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引导学生成人成才。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周淑芳: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我加深了对思政课重要作用的认识,强化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感,激励着我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年来,我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敢于坚守正确的政治立场,教育帮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站稳立场、明辨是非;紧跟时代发展,勇于实践探索,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展现青春风采。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刘松: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学校思政课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意义,为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遵循,并就如何办好思政课作出整体部署、提出新目标和新要求。这对于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亲历了三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绩的奋斗历程,在未来的思政课教学中,我一定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更好!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王丽: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常读常新,每一次重读都受益匪浅。总书记的讲话增强了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如何展现思政课的含金量责任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认真学习领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夯实自身理论基础,增强用理论回应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并结合学科发展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积极进行学术研究和探索。与此同时,将学术研究成果及时运用于课堂教学,用扎实的专业功底让理论在课堂上鲜活起来、生动起来,用彻底的理论服人、吸引人,将思政课的学术含金量转化为深受学生喜爱的“金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郝志成: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身为思政课教师的我深感肩负重担、责任重大。为不负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的重托,牢固占领三尺讲台这一高校思政课的重要阵地,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把球速体育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对教材的研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处理、教学技巧的打磨和教学案例的选定等教学环节上,力争上好每一节思政课,用课程教学的实效,助力学生扣好第一颗扣子,为学校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张维功:回顾习近平总书记的发表重要讲话的这三年,作为一线思政课教师,我坚持围绕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三性一力”“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先后主持立项校级、厅级教学科研项目,教学中坚持理论引领、强化问题意识,完善课程教学与考核大纲,整合教学内容,优化专题教学方案,优质供给线上资源,推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推进问题链式课程教学内容结构设计,精心设计互动教学环节,改进课堂学习生态,把握课程大逻辑和章节内在小逻辑,培养学生整体性的思维习惯,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期实现提高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王遂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重要遵循。三年来,学院思政课建设成效显著,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作为思政课教师,我将继续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全局和发展等多视角来正确认识和把握“国之大者”时代意蕴,精准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更加发挥好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按照“六个要”不断提升自我,进一步在“八个统一”上下功夫,履行好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使命与担当。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李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精神,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精做细、提质升级的“号角”,也是每一位思政课教师立足本职岗位、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的“底气”和“动能”。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到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从六个方面着力:要“以情感人”,用情感的温度贴近受教育者;要“以德育人”,用品德的深度塑造受教育者;要“以文化人”,用文化的厚度滋养受教育者;要“以境动人”,用生动的环境调动受教育者;要“以身示人”,用师者的身教引导受教育者;要“以理服人”,用真理的力量撼动受教育者。
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 赵阳: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思政课教师深感任重道远。我将始终牢记初心使命,认真领会并贯彻讲话精神,坚持以“六要”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深化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钻研教学改革与创新,在实践中加强自身综合素养和教学本领,做一名合格的思政课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 王泽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思政课建设指明发展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大思政课概念,引领思政课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和新的阶段。作为思政课教师,我继续提升自己多领域、多方位的综合素质,夯实教育教学基础;在教学上善用大思政课资源,善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党带领人民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积淀的深厚力量,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把思政课上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