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
  • English
Cinque Terre
Cinque Terre

校园新闻

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回望2021】高质量写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奋进之笔”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1-07 阅读量:


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学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全校师生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各项工作竞进提质。为全面总结反映2021年学校事业发展成就,校园网特推出“回望2021”学校事业发展成效系列报道,以进一步坚定师生发展信心,凝聚事业发展合力,奋力谱写学校事业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1年,学工部(处)·团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努力提升育人成效,高质量写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奋进之笔”。

健全思政体系,确立学生工作一个纲

凝练学生工作的理论思考、实践探索和特色,梳理“三爱”“五个校园”“网络育人”“一院一品”“格桑花”志愿服务等品牌工作成效,构建以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育人引领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核心,以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为“成人之翼”和守固五育并举“主阵地”为“成才之翼”的“一心引领、两翼支撑”体系,推动学生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三全育人”协同发力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探索在“学习强国”、《湖北日报》刊发。

深化立德树人,做实思想领航两个点

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引导学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主题学习教育,395个团支部围绕“四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主题团日活动。组织80名学员赴井冈山参加红色教育培训。“青年大学习”累计31期,37万余人次参学。推进“四进四信”活动,让“百生讲坛”有实效,1人被评为省级优秀主讲人,1人获评“优秀微团课”。建立网络育人工作室,建设网络育人展厅,依托“在隆中谋天下”、“卧龙英才”和“淡泊湖”,三个微信公众号已常态化进入“全国高校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排行榜前30位”,进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100个最受欢迎公众号榜单”,打造“指尖上的思政,网路上的陪伴”,学校网络育人工作合力和品牌效应彰显。

强化价值引导。深入实施“隆中山下党旗飘工程”,扎实推进“文明修身工程”,加强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勤俭节约教育,教育学生涵养政治大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注重典型培育,1名青年教师(刘德政)被评为市级“青年岗位能手”,2支团队(周末义教、红色种子讲解队)获评“市级青年文明号”,5名同学被评为市级“向上向善好青年”,2名学生被评为“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音乐1811团支部被评为“全国活力团支部”。

细化教育管理,做长暖心续航三条线

压实基础管理,守好工作主阵地。加强学生班级建设,开展“班集体文化提升计划”系列活动,以创建优良学风班、文明班集体来带动班风、学风的大转变。加强学生寝室建设,成立第一届学生社区管理委员会,开展党员示范寝室创建活动,继续推行“寝室躬耕计划”,切实打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后一公里”。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推动成立社团评议委员会,开展优秀社团评选表彰,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做实精准资助,关注学生获得感。强化对“四困”学生帮扶工作,发放困难补助37.95万元,发放奖助学金1812.62万元,发放勤工助学金74.38万元。完善“365”资助工作体系,推进资助工作重心逐步实行从“扶贫”到“育人”的转变。

夯实精准服务,关注学生幸福感。扎实推进“我为师生办实事”。优化学生报到、离校流程,将入学教育前移,取消离校手续单;邀请2020届毕业生返校弥补未举行毕业典礼的遗憾。搭建失物招领信息发布平台,失物招领600余件;组织志愿者开展每月一次的学生公寓洗衣机清洗消毒;开展毕业活动,组织二手交易“跳蚤市场”,交易书籍1万余册,交易生活用品3500余件;为搬迁宿舍的同学发放编织袋,为维族学生开设专门窗口、定制饮食,为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学生提供单间住宿、制定长期帮扶计划,湖北日报做了专题报道。

强化本领塑造,做宽筑梦远航四个面

以学风建设为根本,教育广大青年增学识。严格执行“四严禁四严格”管理规定,严抓学风建设“四严”标准,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请销假制度,严格执行政工队伍值班制度。落实新生归队计划,4042名新生全部归入学习或运动兴趣小组、志愿服务小组,爱读书、爱锻炼、爱公益正在变成全体学生的行动自觉。

以文化育人为主体,带领广大青年强素质。开展“五四”系列活动,组织开展“红色金典永流传”合唱比赛,3000余名学生参加活动。开展草庐讲堂21场,4000余名学生受教育。组织“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学校获优秀组织单位,1支团队被推荐参加国赛并获三等奖。

以实践育人为基石,引领广大青年长本领。在社区、农村、厂矿企业等地建立劳动教育基地17个,开展常态化、体验式的手脑并用劳动实践,实实在在地干活、出力流汗。学雷锋活动月全校开展活动172项,7000余人次参与其中。1支团队确定为2021年湖北省“本禹志愿服务队”创建团体。完成“西部计划”推进有力,23名同学被录用,其中5人服务西藏。开展“全家福”系列寒假作业,引导广大同学寒假居家期间爱读书、爱锻炼、爱公益、爱劳动、爱节约,9000人次学生参加“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暑期组织103支实践团队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儿童青少年社工团队”被评为2021年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以赴藏支教为载体,激发广大青年勇担当。“格桑花之家”展厅接待校外参观50余次,种植“格桑花海”、打造“格桑花文化墙”、编排“格桑花话剧”,持续推进出版“格桑花”书籍。学校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获批国家民委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专项奖励经费30万元,“格桑花”赴藏支教项目获湖北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大赛银奖,“格桑花”支教话剧获批2021年省民族文化精品项目。

固化安全底线,做密成长护航一张网

统筹做好常态疫情防控。一是强化抓疫情防控宣传,引导学生筑牢疫情防控安全意识;二是强化疫情防控制度的落实,严格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体温“一日一测”制度、体温异常应急处理/报告制度、外出请销假制度;三是强化学生疫情常规排查,依法依规做好学生疫情防控;强化困难学生帮扶,做到“四精准”(精准到楼栋、班级、宿舍、个人)、“四严防”(严防输入、感染、扩散、爆发)和“一确保”(确保学生安全),全校学生全员核酸检测,接种疫苗应接尽接;四是创新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讲好抗疫故事,确保“无疫校园”,保持了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秩序。

筑牢日常安全网络。一是大力开展安全教育,月月有主题,确保安全教育入脑入心。二是组织若干安全专项整治。开展反诈骗专项宣讲,开展艾滋病预防、国安法普及、国防和反邪教专项教育。三是贯彻落实“七防”举措,定期召开安全研判会,组织学生进行线上普法学习考试,国家安全知识网上学习测试,荣获“首届湖北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确保学生心理安全,特殊学生实行“一人一策”和“一类一策”管理,无异常情况发生。加强保密知识学习培训,确保信息不泄密。

优化队伍建设,陪伴学生走好大学路

大力推进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开办2021年度辅导员校本培训班,划分思政课题研讨组,申报思政课题,政工队伍发表论文40余篇。选拔部分有一定专业背景的人员担任思政课、劳动教育课和公体课教学,选拔2名在读研究生担任兼职辅导员;鼓励和支持辅导员考博读博、挂职锻炼和借用(读博3人,团省委挂职1人,省教育厅借用1人,市妇联挂职1人)。政工队伍的爱生情怀、责任担当不断提升,争做“四有” 好老师和做学生“引路人、同路人、开路人”的意识明显增强,“人人都有育人故事”的氛围逐渐浓厚。

大力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围绕团学改革,实施“团干先行”计划,规范执行青年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推荐1名团干任市学联驻会学生主席。二是围绕作风建设,重点开展学生干部廉洁自律、以身作则教育,对校院两级共435名学生会(研究生会)干部警示教育全覆盖。三是围绕思想建设,系统组织学生干部学习,强化学生干部宗旨意识。


供稿:学工处·团委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学校地址:湖北省襄阳市隆中路296号

邮政编码:441053

电  话:(+86-0710)3590876   3591876(传真)

接待/接访电话:0710-3593296(24小时)

版权所有:球速体育

备       案:鄂ICP备1700235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60202000064号

维护制作: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