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国倩 通讯员 于博
立项建设“双百行动计划”“111行动计划”服务点123个;“智囊团”“思想库”等建言资政工作得到充分肯定;连续5年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近年来,球速体育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尤其是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获批开启了该校高质量发展的新纪元,学校以学科强校战略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规划引领 系统推进
构筑学科建设新高地
“我们坚持立足区域社会多样化人才需求,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坚持差异化错位发展,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争创一流。”球速体育校长丁世学说,学校确立了“构建以工为主、文理支撑、交通特色、医学优势、突出应用、协同发展的学科体系”的发展目标,从科学规划、推进学科专业调整;聚焦内涵,实现办学层次新跨越;分层分类,强化学科优势特色三个方面入手,深入推进学科建设。
“围绕学科建设统筹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各项工作,夯实研究生教育基础。”丁世学说,经过全校上下多年来的不懈努力,2018年9月,学校正式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如今,学校有机械、新闻与传播、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等4个硕士点。同时,教育、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医药、交通运输、电子信息、临床医学、旅游管理、艺术等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数学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全部进入国务院学位授权审核结果公示名单。
为进一步强化学科优势特色,学校多年围绕“长江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等重大发展战略,瞄准区域重点产业、新兴产业以及民生亟需领域,构建了以优势特色学科群为龙头、重点学科为支撑、优势特色学科方向为基本单元的三级学科建设体系。获批3个“十四五”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学科排名持续攀升。
靶向聚焦 精准发力
打造学科发展新引擎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力量。近年来,该校根据一流学科建设需要,精准引进培养高层次、高水平人才,持续强化学科协同育人功能,着力打造一流科研平台,加快形成核心竞争力。
同时,学校还实施学科建设“六个一”工程,择优遴选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围绕学科方向组建学科团队。机械工程学科引进了以院士和长江学者领衔的“隆中学者特聘教授”队伍,引进培养15名博士,团队成员中博士占比近50%;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学术骨干中,45岁以下的专任教师18人、其中博士达到14人。
也正是在这样一批精干的教师队伍的努力下,学校学科建设硕果累累。近几年,学校精准发力,重点建设机械工程学科和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机械工程学科获批省部级以上项目30多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6项,成果转化21项,共建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6个、襄阳市重点实验室2个,合作成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7项;中国语言文学获国家社科基金8项、省部级项目11项。这2个学科作为该校首批获得硕士点的学科,引领起该校学科发展新航向。
面向需求 交叉融合
激发学科服务新动能
学科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吻合是现代大学的重要特征。学校坚持与地方共生共荣,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以学科紧密对接、融合、服务襄阳市汽车、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等,主动服务襄阳市“一极两中心”建设;聚焦现代交通领域,立足襄阳、面向湖北、服务行业,围绕“综合交通、智慧交通、平安交通、绿色交通”和“人文交通”布局学科及其方向,形成并积淀交通特色;全面深化政校企合作,实施“双百行动计划”“111行动计划”,深入乡镇开展科技文化服务,为企业行业解决“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学科强校战略,以学科建设成效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向着建设全国知名、交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不断奋斗。”丁世学说。
原文链接:https://ctdsbepaper.hubeidaily.net/pc/content/202109/08/content_125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