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
  • English
Cinque Terre
Cinque Terre

校园新闻

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落实党代会精神】二级学院书记院长访谈(十三)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1-29 阅读量:


编者按: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明确了“十四五”及未来一个时期的奋斗愿景、发展战略,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提供遵循。为深入贯彻落实二次党代会精神,宣传部会同组织部、人事处、教务处、科技处、研究生处在校园网开设“二级学院书记院长访谈”栏目,阐述二级学院“十四五”期间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基层党建等方面的系统谋划、具体举措与实施方案。今天刊发对学校党委常委、医学部主任、基础医学院院长毛春,医学部副主任、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孙维权的访谈。


记者:孙书记您好,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上,党委书记唐峻所作的报告从10个方面回顾了学校一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成绩,客观真实,催人奋进。请您简要介绍医学部在一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突出成绩。

孙维权:2014年学校一次党代会以来,医学教育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社会服务和党建思政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医学学科实力获得大力提升。临床医学学科作为学校重点(培育)学科和湖北省“楚天学者”岗位设岗学科,跻身ESI全球前1%,顺利获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医学人才培养迈上新的台阶。临床医学专业作为学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学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专业,顺利通过专业认证。开启六年制临床医学本科留学生教育,增设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使学校医科拥有了3个全日制本科专业,拓宽了医学人才培养层次,扩大了医科办学规模。

医学科技创新得以蓬勃开展。组建两个科研团队,开辟了“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与诊治技术”和“病毒免疫”等稳定的研究领域。获批“分子医学襄阳市重点实验室”,建成供临床医学研究的生物样本库。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省部级项目27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8项,发表SCI高水平论文近400篇。

医学师资队伍得到不断壮大。医学专职教职工队伍由最初的36人,发展到现如今的65人,专职专任教师中博士学历教师比例达51%;临床兼职教师中,获得高校教师资格准入的规模由最初的40多人,发展到现如今的500多人,且其医学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教学能力均获显著提升,为医科高质量办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医学社会服务取得骄人成效。以学校“双百行动计划”“三进”等活动为载体,与近10个基层卫生机构合作,组织师生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志愿服务活动,获得良好声誉。获批“国家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基地”,组织鄂西北的随州、十堰、襄阳等3个地市数千名考生的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获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和湖北省卫健委好评。相关附属医院承担区域内湖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的实践技能考核工作,充分发挥了学校附属医院的社会服务职能。

党建与思政的引领效应凸显。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建设论坛”,开展陶冶情操、弘扬正气的“正文化”建设,促使医学师生牢记“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了师生法纪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营造了良性的学院发展氛围,为师生坚守“立德树人”初心使命,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政治方向,培育优良教风学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医学人才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记者:毛主任您好,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临床医学等1-2个学科进入湖北省‘一流学科’建设行列”的目标,请问医学部将采取哪些落实措施?

毛春:进一步凝练学科发展方向。临床医学学科以瞄准研究前沿、体现学科交叉、突出地方特色为原则,以神经病学、妇产科学、肿瘤学、心血管内科学的研究为基础,重点开展动静脉溶栓、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眩晕疾病诊治及康复、肿瘤微创治疗(腹腔镜)与功能重建,介入综合治疗,靶向与个体化治疗,精确放疗,生物治疗、妇科肿瘤、妇科盆底泌尿、产前诊断和生殖遗传、冠心病、心脏电生理与起搏、心力衰竭、结构性心脏病研发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持续推进肿瘤精准治疗技术、分子诊断、大血管杂交技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精准化微无创医学、生殖医学、小儿外科、舒适化医疗、盆底康复、运动医学等重点学科建设,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取得突破。

进一步强化学科团队建设。充分发挥“马丁院士工作站”“湖北省子宫颈病变临床研究中心”“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湖北省青年科技晨光计划”等研究平台的效益和作用;围绕研究方向和团队进行学科平台的组建,进一步做好肿瘤研究所、子宫颈病变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管理,争取组建肿瘤、神经病学、心血管病学等其他方向省级临床研究中心学科平台。完善重点实验室运行机制。

积极筹备医学研究生教育。在学校研究生处指导下,积极启动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制订以及研究生招生、培养和导师队伍建设等工作。鼓励师生积极深入医疗卫生机构寻找课题、合作研发解决技术难题;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提升研究能力和学术影响力。

进一步完善学科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分子医学研究中心、循证医学研究中心、临床医学中心实验室、生物样本库、SPF动物实验中心、院士工作站的功能和管理,依托研究方向和领域组建相应研究所,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记者:医学部将如何建设好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毛春:更新发展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健全医学部硕士点建设和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明确医学部及其院(系)硕士点建设和研究生教育职能职责。充分发挥医学学术委员会在硕士点建设和研究生教育中的评议、评审、决策咨询和监督作用;加大教授在学科专业建设、学位点建设、师资建设、学术评价、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治学力度。

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积极争取学校在教学编制、教学职称评审等方面的政策,建立灵活、高效、规范的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实施“高层次人才发展计划”,加快引进和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做好硕士生导师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实施“柔性人才引进计划”,外聘高水平专家指导硕士点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工作。

加强交叉整合,凸显特色优势。整合学校和医学部优势资源,优化学科布局与结构;鼓励学科交叉融合,拟定切实可行的学科创新方案,组建研究方向明确和学术水平较高的学术团队。组织基础医学院高学历、高职称人员深入附属医院临床一线调研,加强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的结合。设立学科和硕士点建设专项基金,重点扶持发展势头良好和有成长潜力的学科,进一步凝练优势和特色。到2025年,力争建成省级一流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取得突破,为新增医学类硕士点打好坚实基础。

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发展平台。积极争取学校政策,加大学校发展性资金中用于医学部学科和硕士点建设的比例;积极组织争取地方各类人才计划项目资金、科研项目资金,增强自筹资金能力;努力探索校企共建、校企合作的新形式、新途径,吸收企业的投资与赞助。通过增加学科建设经费投入,保障硕士点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各项工作的开展,支持学科平台和创新团队建设,定期组织硕士点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工作评估,全面分析检查实施效果及各项措施落实情况,并将相关结果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

记者:医学部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出更高质量科研成果?

毛春:有数量才有质量。推动广大教师、医务工作者进一步重视科研,更广泛、更深入参与科技创新、科学研究。

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来自于高水平人才、科研团队。我们将更积极引进高水平人才特别是高水平团队,更加重视科研团队建设。以高水平团队建设推动高质量科研成果产生。

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来自于科学最前沿、医疗第一线。我们将更加注重、关注、聚焦影响人民生命健康和身体安全的重大疾病,注重基础研究和临床疾病研究相结合。

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来自于高水平的科研平台、科研项目。我们将组织科研人员积极申报各类科研平台、项目,力争在平台、国家级项目上有新的突破。在目前我们没有的情况下,积极寻求跟校外高水平平台、项目的合作,争取产出大成果。

高质量的科研成果需要十年磨一剑、甘坐冷板凳。我们将引导科研人员潜心治学、勇攀医学科学高峰,争取做出像诸葛亮“隆中对”那样的大学问、大成果。

记者:近年来,学校实施人才战略,创新人才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引进教授博士178人,培育国家级、省级人才15人,资助教师赴境内外研修访学240余人次,人才结构持续优化。请问医学部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为人才做好服务工作?

孙维权:根据引进人才的学科专业方向,安排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作为其指导老师,在科研教学等工作上进行指导,让引进人才在科研上能迅速融入相应的研究团队,在教学上能尽快过关。无特殊情况,指导教师三年内不变。

根据引进人才的科研工作需求,做好“穿针引线、牵线搭桥”工作。即主动为引进人才联系校内其它学院的相关科研团队人员开展联合研究,主动陪同引进人才走访市卫健委、各大医院开展业务洽谈,为引进人才充分了解本地相关科研基础与条件服务。

定期举行青年教师教学艺术培训班和教授博士学术沙龙,帮助引进人才提升教学水平,找到研究方向契合点,在科研上形成合力。

定期举行新进教师座谈会,了解引进人才在工作、生活上碰到的问题,帮忙解决困难,解除后顾之忧。

学部工会积极组织各种文体活动,让引进人才感受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大家庭的温暖,促进引进人才劳逸结合。

记者:请问医学部如何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要求?

孙维权:完善医学部党的组织和党建工作机制。一是充分发挥党建在医学教育整体工作中的方向指引和思想保障作用按照“五好班子”建设标准,完善医学部、附属医院医学教育管理运行机制,保障医学教育的完整性。配齐配强医学教育各级管理干部,厘清内设教学单元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护理系、检验系管理模式,明分工、保落实、促发展。二是遵循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党委会会议议事规则,进一步规范部务工作会、部务委员会、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党政分工合作、共同负责”的工作机制,提升班子整体能力和工作效率。

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狠抓医科人才及干部队伍建设,在学校支持下,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医学教育未来建设发展的领头人和接班人;在引进高水平人才特别是高水平团队上下功夫;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增强人才建设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加强健康博雅的医学文化建设。进一步做实 “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建设论坛”,大力弘扬“厚德博学、崇医济世”的院训精神和“‘正心、正言、正行、正能量’正文化”,营造打上“隆中”烙印、具有医学特色的文化环境。

加强作风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持续开展作风效能建设,坚持以党风带教风促学风。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六条意见,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监督措施。


审核:尹力 李恒威 任强 秦鑫 于博

责编:卜润慧 余芳 秦军荣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学校地址:湖北省襄阳市隆中路296号

邮政编码:441053

电  话:(+86-0710)3590876   3591876(传真)

接待/接访电话:0710-3593296(24小时)

版权所有:球速体育

备       案:鄂ICP备1700235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60202000064号

维护制作: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