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明确了“十四五”及未来一个时期的奋斗愿景、发展战略,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提供遵循。为深入贯彻落实二次党代会精神,宣传部会同组织部、人事处、教务处、科技处、研究生处在校园网开设“二级学院书记院长访谈”栏目,阐述二级学院“十四五”期间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基层党建等方面的系统谋划、具体举措与实施方案。今天,刊发对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郑品胜、院长汪家宝的访谈。
记 者:汪院长您好,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上,党委书记唐峻所作的报告从10个方面回顾了学校一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成绩,客观真实,催人奋进。请您简要介绍教育学院在一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突出成绩。
汪家宝:学校一次党代会以来,教育学院取得了四项重大突破:一是获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二是学前教育专业通过师范专业二级认证;三是获得国哲社基金项目;四是获得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学生规模净增352人,实验室新增11个。获批教育部产学研合作项目2项,省级教学团队1项,省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教改项目3项。获批湖北省荆楚卓越协同育人项目1项、省级一流专业1项。大创项目获批国家级3项、省级10项,学生学科竞赛获国家级二等奖8项、三等奖26项、省级奖187项。“国培计划”成效显著。
记 者: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振兴教育学科”,学院有两个教育类专业,同时还承担了教师教育公共课程,请问学院将采取哪些措施振兴教育学科?
汪家宝:教育学院由教师教育学、学前教育学和教育技术学三个方向构成,以教师教育学统领全校教师教育研究,以教育技术学的研究作为其他学科方向的支撑,以学前教育学作为学科跨越发展的突破口。教师教育学主要围绕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培训模式等开展研究;学前教育主要围绕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农村幼儿园发展与管理、幼儿园各领域教学内容与方法开展研究;教育技术学主要围绕教育信息化与教师教育发展、在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技术赋能教育等开展研究。
在“教育学”大学科背景下,以教师教育特色创建为主线,以教育硕士点建设为契机,聚焦乡村教育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教育学院学科建设。
一是加强平台建设。认真梳理我院原有两个学科平台,整合校内外资源,以项目为抓手,推进平台提档升级。
二是打造学科团队。加大引才、育才、用才工作力度,确保学前教育、教育技术、教师教育三大领域学科骨干数量充足,确保每个领域聚焦2-3个方向进行学科建设和开展科研工作,实施团队管理,加强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培养。
三是提升学科创新水平。设立院级培育基金,围绕学科建设主要方向,重点支持与学科方向关联度高的基础教育方面的课题,重奖学科、科研取得突破性的工作。
四是营造学科建设氛围,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坚持举办学术教育论坛。
记 者:学院作为学校师范专业的领头羊,将采取哪些措施牵头建设好教育专硕点?
汪家宝:探索成立相关领导小组,整合学校多学科、多领域的教师教育资源,并从基础教育领域选聘学科骨干力量,共同制定教师教育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计划,构建教师教育协同育人“U-G-S-B”四方协同培养模式,即地方综合大学引领+地方政府搭桥+中小学学校参与+网络机构支持的教师教育协育人同模式。同时,根据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在教学中注重实践与反思,采取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注重课内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学习;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加强研究生工作站和实践基地建设,为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球速体育实践育人资源。
记 者:请问学院在服务地方将有哪些新举措?
汪家宝:依据教育学院的学科特点,学前教育专业团队面向社会举办“早教知识”系列讲座,教育技术专业团队参与襄阳市教育信息化区域整体推进研究与指导工作,教师教育专业团队参与襄阳市教学改革和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
继续联合妇联、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面向社区,举办“襄阳早期教育大讲堂”,传播早期教育科学理念和方法,提升家长早期教育能力。联合襄阳市电教馆等,深入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研究、咨询、指导、产品开发等服务,引领襄阳市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打造襄阳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示范区。联合襄阳市教育局和区县教育局,开展教育调研,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政策咨询、智力支撑。积极争取国培、省培计划,创新培训模式,为襄阳市乃至鄂西北教师提供更加优质的继续教育,成为“襄十随神”教师继续教育优质基地。
记 者:郑书记您好,近年来,学校实施人才战略,创新人才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引进教授博士178人,培育国家级、省级人才15人,资助教师赴境内外研修访学240余人次,人才结构持续优化。请问贵院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为人才做好服务工作?
郑品胜:教育学院现有在校生827人,专任教师29人,其中博士教授9人,人才队伍已成为制约学院发展的短板弱项。
其一,学院将以专业认证、硕士点建设为抓手,用好现有人才,培养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储备未来人才。不断完善引才、留才、用才的良好工作机制,着力营造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制度留人的工作环境;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适应事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其二,组建学科教学科研团队。在第一时间安排新进博士(硕士)进入团队,定期开展教科研活动及文体活动,使新进教师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快速融入学校生活。定期组织博士教授论坛,交流教科研经验,实质性推进项目的进展。其三,为新进教师配备教学指导教师,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提升教学能力。其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奖励性绩效分配政策上向新进博士及攻读博士教师倾斜。
记 者:请问学院如何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要求?
郑品胜:做到“两聚焦,两突出”。即:聚焦管党治党主责主业,突出党要管党使命担当;聚焦办学治院主体责任,突出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旗帜鲜明讲政治,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大力营造学院良好政治生态,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引领学术生态、育人生态。
抓实思想武装,深入践行“随时学、随事学”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机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
夯实支部基层基础,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持形式服从内容,提升党员党性观念,抓好支部主体责任意识发挥,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
狠抓“关键少数”,突出“书记抓”、“抓书记”,坚持明责诺责履责、坚持考责问责追责,致力打造风清气正、气正心齐、心齐事成的学院文化生态。
注重“党建+”引领,将党建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工作有机结合,探索形成具有教育学院特点、教育学科特色的“党建+”大协同、大融合、大育人工作格局。
审核:尹力、李恒威、任强、秦鑫、于博
责编:卜润慧 余芳 秦军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