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高质量就业,是学校落实“六稳”、“六保”要求的重要职责。我校2022届毕业生人数将达到5400人,外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为加强工作交流,高质有效的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招生与就业工作处面向2021届毕业生辅导员征集了部分学院的就业工作经验和做法,现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学习借鉴。
计算机工程学院:加强顶层设计,助推就业指导工作全面提升
近年来,计算机工程学院在就业指导工作中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探索适合学院特色的工作举措,目前逐渐形成以认真落实“四化”为抓手,较为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一是推动就业指导工作“前置化”,从大三开始,通过跟踪学业问题、建立学生发展档案、举办往届优秀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案例讲座等活动培养学生就业意识、了解就业需求。
二是抓牢就业指导工作“系统化”,通过竞赛活动、三办协同育人、加强与用人单位沟通、开拓就业市场等措施,在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三是落实就业指导工作“精准化”,通过开展建立毕业生一对一就业指导台账、专业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帮扶等系列活动,解决学生就业过程中各种困难。
四是坚持就业指导工作“持续化”,通过对离校未就业学生开展毕业生就业状态持续跟踪、线上就业指导等措施,掌握毕业生实时状态及时调整就业指导策略,助推毕业生尽早就业。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绘制就业进度表,开展精细化、动态化就业指导
近几年,交通学院在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为提升就业指导成效,确保就业工作人员准确掌握毕业生就业动态,通过绘制《毕业生就业进度表》的方式,及时做到就业推进精准化,就业数据动态化,就业结果准确化,就业核查记录化,以便为下一步更科学、更高效的开展就业指导打好坚实的基础。
首先是坚持每两周联系一次毕业生,滚动推进,密切跟踪,做好记录,清楚掌握每名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做到查看有数据,心中有底数。
其次是做到三个“及时”,即及时收取就业材料,及时录入就业系统,及时更新就业数据。
最后是根据学生实时反馈的就业状况,及时调整就业指导策略,指导学生合理调整就业目标,提升就业成功率。
就业进度表的绘制确保了交通学院就业工作能够按照既定目标持续推进,提升工作成效。
数学与统计学院:发挥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攻坚作用,助推就业工作提质增效
为提升数学与统计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促进学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通过加强四支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全方位助推就业工作提质增效。
一是发挥院领导的引领作用。书记院长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带头参与,积极为毕业生推荐工作,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分管领导积极推进,动员全体教职工、论文指导教师联动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帮扶。
二是发挥论文指导老师指导作用。要求论文指导教师真心关爱毕业生,在论文指导过程中,对毕业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促进毕业生找工作、稳岗位,师生保持稳定频繁联系,共同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三是发挥毕业生辅导员、班主任核心作用。要求毕业生辅导员、班主任紧紧围绕就业工作目标,每人一对策、每班一方案、每周一通报、每月一小结,加强就业指导、毕业生帮扶,提高就业精准度。
四是发挥校友的资源优势,提供球速体育的岗位信息。通过联络校友,依托校友队伍的广阔资源,有针对性、多频次的推荐引导毕业生应聘入职。四支队伍齐头并进,协同发力,有效推动学院就业工作开展。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善用“巧劲”,高效指导,确保就业工作创佳绩
近几年,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善于巧发力,发巧力,不断推动就业工作迈向更高水平。
首先,是就业指导工作分工“巧”,减担子。学院一直坚持按专业确定毕业生辅导员,保证每年有2-3名辅导员开展就业工作。通过扩充毕业生辅导员队伍规模,减轻毕业生辅导员工作压力,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效率。
其次,是就业指导方法“巧”,有妙招。为提升就业指导有效性,让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更高效,毕业生辅导员不但及时为学生修改简历,提出差异化的指导意见,还能结合每个求职学生需求,主动联系就业单位,合理向毕业生推荐符合他们需求的就业岗位,减少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盲目性和盲从性。
最后,是用人单位招聘规律把握“巧”,出成效。在就业指导过程中,通过对用人单位招聘规律统计中发现,企业在“秋招”中投入的岗位最多、质量最高,学院及时抓住“秋招”的黄金季节,把学生推出去,把企业引进来,真正实现把“秋招”转化为“秋收”的胜利成果。
通过在就业指导过程中的“巧”发力,既体现了合理分工,又提升了就业指导的质量,促进学院就业工作不断迈向更高的平台。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扎实开展就业实习基地建设,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近年来,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通过与南京嘉环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实习就业基地建设合作,逐步探索出一条“实习+就业”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有力的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坚持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通过了解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标准和岗位技能需求,使学院专业设置更适应市场需求,供需双方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培养目标。
依托基地建设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以培养锻炼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聚焦教师、学生能力培养,助推学生成长。开展学生与企业双向选择,组建精品通信工程师定向培养班,由企业指派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通信工程师和人事主管,对学生进行订单式的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训,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共同协商毕业生职业发展通道。我院毕业生可以优先选择实习岗位,实习结束后可以优先与企业签约。同时企业为我院毕业生提供优先发展通道和待遇,最终实现学生和企业共赢,成就学生“进物电学习,到华为发展”的人生梦想。截止目前,该公司共接受我院学生专业实习180多人,安置学生就业80多人。
供稿人:李小华 韩鹏 张亿瑞 王静静 黄河
整理汇编:周鸣